大約一年前,大衛契梅德斯(Dave Chameides)晚上去丟垃圾
,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從此紐約時報、CNN、時代雜誌、芝
加哥論壇報、三大新聞網(BBC、ABC、NBC)及英國金融時
報、莫斯科新聞周刊、南非的電視談話節目,都爭相報導他。
家是垃圾場 一點也不髒
他幹了什麼好事?
沒有,只是把垃圾堆在家裡,從此不再拿去丟掉,就這麼簡單
,然後記者都找上門。
你跟著記者去,以為會看到一個滿臉鬍渣的落魄漢,那可就錯
了,39歲的契梅德斯是住在洛杉磯的電視攝影師,得過兩座艾
美獎;你以為他家是個人化的垃圾掩埋場,卻發現房子寬敞舒
適,沙發上坐著他的妻子、兩個女兒,潔淨得很。
垃圾變藝術 前進博物館
「一定有什麼事發生了,」你們來到地下室,終於發現真相,垃
圾都在那兒,他已花了一年與垃圾為伍,這個月就要運去康乃狄
克州的垃圾博物館展出。
你可以說這是前衛藝術,或觀念藝術,總之他的「蒐藏品」變成
「展覽品」了。事情是這樣開頭的:
丟掉垃圾 只是逃避真相
2007年12月初,當契梅德斯靈光乍現,想到的是:「通常我們只
是丟掉它,只是簡單地拋出視線外。」
契梅德斯回憶道,「後來我開始理解,如果我們對所有的廢棄物負
責,如果我們不能只是簡單地讓它消失,我們將須面對生活方式中
相當醜惡的真相。」想想台北的垃圾山,契梅德斯的理解並不抽象
。
「所以從今晚午夜開始,我不丟掉任何垃圾365天,看看對生活會
有什麼衝擊?」他決定把自己製造出來的所有垃圾留下來,保存在
家中,自此展開他「無垃圾的一年」計畫。
契梅德斯的部落格》365 Days Of
Trash
(你可以繼續追蹤那些他沒有丟棄的垃圾)
http://365daysoftrash.blogspot.com/2007/12/365-days-of-trash.html
※延伸閱讀》NBC電視報導
http://365daysoftrash.blogspot.com/2008/08/ktla-news.html
你可以學大衛這樣做
●買之前想一想
●帶一個大的旅行咖啡杯
●停止喝瓶裝水
●尋找農夫市集
●加入社區農場
●挖掘蠕蟲堆肥
●交換無毒清潔用品
●停止使用塑膠袋
●丟棄垃圾郵件
●揚棄一日拋的用品
美國,康乃狄克州,斯特福鎮垃圾博物館官方網站
The Garbage Museum
http://www.crra.org/pages/edu_museums.htm
垃圾博物館:中文介紹
http://www.hudong.com/wiki/%E5%9E%83%E5%9C%BE%E5%8D%9A%E7%89%A9%E9%A6%86
垃圾博物館:英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