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一:故宮南遷路線圖)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在台北成立,來自國民政府時期故宮博物院因抗日戰爭而南遷的部分文物、大眾所熟知被運到台灣的大批故宮國寶,成為主要藏品。2009年,兩岸故宮開始進行較為密切的交流展覽、資源合作;今年,適逢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院85週年、紫禁城建城590週年,北京故宮邀請台北故宮參與「溫故知新:兩岸重走文物南遷路」之旅,兩岸故宮與南京故宮博物院人員踏上當年文物南遷路線,走訪四省八市,歷程近萬公里。

      這趟重訪「文物南遷之路」的行程,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副院長李文儒和李季皆分段參與,台北故宮則聲明此活動為「私人行程」,由教育展資處處長朱惠良帶領,計有書畫、器物等四處共五位人員自費報名參加。來自台灣的參訪人員中,也包括籌拍故宮院史影片的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教授井迎瑞師生、學者傅申、攝影家莊靈等四位院外人士。 1937年,第三批故宮南遷文物,途經川陝公路的辛苦運輸狀況。照片/莊靈提供

      莊靈是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之子,他言及自己出生時,父親正參與南遷,出生後就不斷隨文物南遷;抗戰勝利隔年,故宮南遷文物全數回到南京,隨後他跟著部分故宮文物一起搭乘「中鼎號」遷往台灣。這次的參訪活動,是博物館人員首次大規模重訪故宮文物遷徙路線和護存現場,而在返顧故人事地、文史資料補遺的意義之外,亦是對那一個戰難時代的回顧。

      6月3日兩岸故宮「溫故知新:兩岸重走文物南遷路」考察團成員於北京出發,首站到達南京博物院(原國民考察團一行在貴州省安順故宮文物南遷存放舊址「華嚴洞」進行現場考察。政府成立之國立中央博物院),在藝術陳列館召開座談會,重溫1948年首批故宮文物在南京下關碼頭整裝待運的歷史。6月6日至8日,考察團抵達貴州,訪貴陽市故宮文物南遷存放舊址「毛光翔公館」、故宮博物院駐安順辦事處舊址「安順文廟奎星閣」和安順故宮文物南遷存放舊址「華嚴洞」,並邀請貴州省文物保護專家和相關人士共同座談。

      6月9日,考察團則是先後到達了陝西省寶雞市人民印刷廠(城隍廟舊址)和秦嶺腳下的關隘,探祕國寶艱險翻越秦嶺的傳奇經過。時間回到1937年12月3日,承運7,287箱故宮文物的三列火車從南京駛出,沿津浦鐵路北上,再經徐州轉隴海線,於12月8日將全部數國寶運到寶雞,這是當年文物南遷路途中運輸文物數量最多,同時也是最艱苦、最危險的一段旅途。在陝西境內,考察團亦到漢中市漢台區范家祠堂、馬家祠堂、張寨大廟、南鄭文廟等舊址參訪。

      6月15日,來到最後一站—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安穀鎮,參觀故宮南遷史料陳列四川省樂山市安穀鎮「功侔魯壁」的牌匾館,尋訪當年文物存放遺址,並有當地護寶人講述樂山人民當年以堪比「魯壁藏書」精神保藏國寶的經過。考察行程於6月18日圓滿結束,並將拉開慶祝北京故宮成立85週年系列活動的序幕;今年9月至11月,北京故宮亦將舉辦「明代永樂宣德文物大展」、「南遷文物史料展」、「兩岸故宮第二屆學術研討會」等活動,並邀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一同合作參與。

 

 

文章出處:古美術214期,2010/7/20,文/秦防己.肖沖

http://artouch.com/antique/story.aspx?aid=2010072011830

圖片一:故宮南遷路線圖

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5/06/22/whzlt062226.jpg

圖片二:1937年,第三批南遷文物,途經川陝公路的運輸狀況。照片/莊靈提供

http://www.zh5000.com/Photo/ctwh/2009-03-15/2009315174909166.jpg

圖片三:考察團一行在貴州省安順故宮文物南遷存放舊址「華嚴洞」現場考察。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F0006/177407/web/1-1.jpg

圖片四:四川省樂山市安穀鎮「功侔魯壁」的牌匾

http://i2.ce.cn/ce/culture/history/201006/18/W02010061828229511140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dhumuseum 的頭像
    ndhumuseum

    NDHU-通識課程:認識博物館

    ndhu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