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各位鄉親~這可不是日本京都喔,在台灣!!在北投!!)

 

蜿蜒的山路,滿眼綠意朦朧,雨霧細細絲絲地落在黑瓦上,眼簾中沉靜典雅的「書院造」日式唐風木造建築,折曲廊道、澄心庭、白細碎石枯山水……,這裡不是京都,這裡是「北投文物館」。

北投文物館至今已有近90年之歷史,前身為佳山旅館,在建成的日治時期已是相當高級的旅館;二次大戰期間曾被日軍徵召為「日本軍官俱樂部」,曾是「神風特攻隊」的渡假所,過往人們與藝妓樂舞的歡樂嬉鬧聲,在歲月裡消融淡逝。11月5日傳來一曲曲悠揚的古琴旋律,為「筆墨知音—琴畫」特展開幕,琴人孫于涵、李孔元、李墨泉(Ian Robertson Duncan)、袁中平演奏著〈憶故人〉、〈梅花三弄〉、〈石上流泉〉、〈平沙落雁〉,聽眾在榻榻米疊蓆上安靜地享受這場難得的古琴演奏會。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以過去在故宮的經驗表示,「古代山水、人物畫作中常見有高士、童僕攜琴之景,故宮也收藏有幾床古琴,但都是透過櫥窗方能欣賞,為無聲之美,今日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

「筆墨知音—琴畫」展出傳元代之一床古琴及葉世強、鄭德宣、王鵬等人所斲之琴,並介紹琴面、琴背各部位之名稱,除琴的本體外,另有雁足、琴弦、琴軫等實物,其中最特殊的為葉世強的禪風畫、于彭的人物冊頁、袁中平的書法、林銓居的油彩等傳統水墨或現代抽象畫作,看似多元差異的創作面貌,實圍繞著相同的琴道主題,展覽中並以簡要的圖文,訴說著古琴文化從傳說時期至今日的歷史。

除了靜態展示外,展覽期間並舉辦古琴演奏會、座談會等交流活動,書畫、琴器、演奏三位一體,引領參與者體會真實的文人生活,感受那「琴音中有筆墨,筆墨中有琴音」。主辦單位中華古琴學會理事長袁中平引用漢代劉向之語,「凡鼓琴有七例:一曰明道德、二曰感鬼神、三曰美風俗、四曰妙心察、五曰制聲調、六曰流文雅、七曰善傳授」以說明琴文化的功能性,並表示「左琴右書,其實琴與書是相互對應的,如中鋒及側鋒的對應,緩急遲速的對應。」而「書道不只是平面也是空間,在琴是時間也是空間,琴書是空間與時間的合一。」將琴重新置入於文人生活涵養之中,而非孤立的樂器。

 (給大家看看古琴的樣子。版主謎之音~聽說小昭老師會彈...真的是甚麼樣的人彈甚麼樣的琴~)

 

該展展至今年12月31日。天冷了,到北投泡湯時,不要忘了造訪北投文物館,置身典雅沉靜的日式建築中,隨著廊道曲折漫步,一個轉角一處景色,體會感受琴、書、畫,舒暢身心。文/藍玉琦

 

文章出處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F0006/186407/web/

圖片出處http://museum.cca.gov.tw/d_upload_museum_pro/cms/image/A0/B0/C0/D0/E0/F133/332291b3-7293-4416-b680-086308ff7736.jpg

古琴http://a0.att.hudong.com/18/32/01300000044935120461320053945_s.jpg

北投文物館網頁http://www.folkartsm.org.tw/index.html

(版主私以為他的網站真的做得不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dhu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