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來台灣訪問的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得主詹姆斯‧華生(James Watson),昨天在陽明
大學演講,公開坦承「我一生的遺憾就是兒子罹患
精神分裂症。」
華生於1953年,和克里克、富蘭克林共同發現
去氧核醣核酸(DNA)雙螺旋結構,並據此推論該結
構,與遺傳訊息代代相傳的關連性,奠立在科學界
地位。
陽明大學和台北榮總組成的榮陽團隊,曾在2000
年完成與肝癌有關的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
,因此昨天華生在陽明的演講,別具意義。演講會場
爆滿,還緊急加開場地,用視訊同步轉播,台北市長
郝龍斌並致贈榮譽市鑰和榮譽市民狀給華生。
當聽眾問華生:「什麼是你最遺憾(regret)的
事?」他遲疑了一下坦然回答:「兒子罹患精神分裂
症。」另外,就是華生讀大學時,他的叔叔得到黑色
素瘤(一種皮膚癌)。
華生後來的研究都與這些刻骨銘心的生活經驗有
關。華生獲諾貝爾獎後,回美國主持冷泉港實驗室,
在這個世界頂尖的癌症與神經科學中心裡,他的重點
研究工作之一,就是瞭解哪些遺傳突變會導致癌症。
兒子罹患精神病始終是他心頭上的陰影,導引他
晚年的研究。華生不久前接受「科學人」雜誌訪問時
就說,未來十年,冷泉港實驗室的研究重心,能轉向
精神疾病遺傳學;將來病患服藥前,就可先驗DNA,
找出問題,再對症給藥;但他也認為,瞭解精神疾病
遺傳學,比研究癌症難度更高。華生也提到,美國有
不少無家可歸的中年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但有人
以為這些中年人懶惰,不願意照顧自己,其實是他們
病了,醫學有義務照顧這些患者。
在華生解開DNA雙螺旋結構之謎50年後,他所
發起的人類基因組計畫,也在2003年完成;華生在
2007年,拿到個人基因定序,成為世界上第二位有
個人完整基因定序的人,第一位是基因質譜學先驅
凡特(Venter)。華生公開自己的基因組給學術研
究用,唯獨保留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載脂蛋白E」
基因;因為這牽涉到他家族的遺傳密碼──華生的
祖母就是阿茲海默症患者。華生不希望外界知道他
以後會不會得此病。
陽明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李光申問,「大
學教授如何鼓勵年輕人保持學習熱情?」華生說,
學生不受教,不是老師的責任;老師盡力教,能讓
其中兩三名學生有做學問的熱情,就值得了。華生
建議學生,「找到可以『拯救你的人』!」而且也
不能成為你圈子中最聰明的人,因為「你還必須與
更聰明的人交往」!
圖片來源:
http://www-news.uchicago.edu/releases/07/images/070601.watson.jpg
新聞來源: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514757.shtml
留言列表